新华日报| 盐城逐梦深蓝从这里启航——写在华体会平台(中国)成立两周年之际

  • 发布时间:2022-06-15
  • 浏览数:3296







100多年前,民族实业家张謇曾提出这样的美好愿景:“把王家港(现为盐城港大丰港区)建成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如今,愿景逐步照入现实,在这片麋鹿撒欢的湿地滩涂上,一座现代化组合港正强势崛起。

2020年6月16日,因势而谋、乘势而上,盐城相继整合大丰港区、射阳港区、滨海港区、响水港区4个沿海港区和5个内河港区,正式成立华体会平台(中国),开启了盐城统筹推动全市海港、内河港口建设,形成全市海上航线、内河航线与海港码头、内河码头一体化运营发展新格局。

迈上新征程,盐城港以崭新的面貌、昂扬的姿态架起了盐城走向世界的海上大通道,为盐城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贡献自身力量。“盐城港坚持贯彻盐城市委、市政府关于‘河海联运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切实扛起‘争当服务经济发展的先行军,勇做盐城向海发展的主力军’使命担当,按照‘坚持一条主线、突出两大主题、破解三大难题、构建四个链条、建设五新港口、推进六个调优’的总体工作思路,聚焦‘党建领航’‘法治护航’‘项目立航’‘经营兴航’‘管理强航’‘纪律净航’,聚力‘抓港口’‘抓航运’‘抓码头’‘抓航道’‘抓揽货’‘抓报关报检’,致力于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入海门户,初步构建了沿淮河生态经济带和环黄海生态经济圈‘一带一圈’重要节点枢纽港。”盐城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周正雄说。

因势而谋 港口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一体化”

盐城地处里下河水网地区,现有129条骨干河道、11个省管湖泊湖荡、393条县级河道、4789条乡(镇)级河道,持证大小内河港口186个。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内河港口各自为战,无法满足开放发展的新要求,迫切需要提质增效、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功能布局、避免无序竞争,加快运输结构转换,提升内河港口与海港联动效率,建立公铁水、江河海联运体系,增强货物吞吐能力和物流服务功能,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2017年4月20日,盐城市政府印发的《盐城港“十三五”发展规划》,根据规划预测,到2020年,盐城港将基本建成“结构优、集疏畅、功能强、环境美”的特色产业大港和区域物流强港。按照要求,“十三五”期间,盐城港加快适应区域运输格局变化、周边港口发展新态势和江苏港口一体化改革新要求,加快港口资源整合,提升整体竞争力。这便意味着,盐城港迫切地需要一体化发展。

2019年9月26日,江苏兴盐港航集团应运而生,标志着盐城市内河港口进入一体化发展新阶段。2020年6月16日揭牌成立的盐城港控股集团,使得盐城港一体化发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从区位上看,盐城港有明显的优势——位于我国及淮河流域东部沿海开放地带的脐部,介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和胶东半岛之间。向南接受长三角地区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经济辐射及产业转移,向北融入新亚欧大陆东桥头堡,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从海洋资源禀赋上看,盐城独占全省鳌头——拥有582公里海岸线,是江苏最长的海岸线,全市海岸线、海域面积分别占全省的56%、48%。

从战略机遇来看,盐城港更是站在政策“风口”——步入新发展阶段,省委省政府赋予盐城“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重大使命;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全力推进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等重大举措,给盐城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2021年12月下旬,国务院批复《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规划中又再次明确提出“盐城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建设加快推进”……一系列重磅政策的相继出台,为盐城港控股集团的诞生、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规划支撑。

河海联运 打造产业聚集的赋能平台

南有上海、北有连云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盐城港将采取何种战术强势突围?周正雄认为,盐城港发展将在三个方面系统发力、形成合力:一是坚持错位竞争、差别化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加快资产资源整合,优化岸线资源配置,做大做强做优集团公司。力争到“十四五”期末,把盐城港建设成为全省有位置、全国有影响的综合性大港。二是坚持深耕长三角、融入大上海。放大大丰港区与上港集团合作的先发优势,做强“沪盐专线”,深化苏沪合作。三是坚持内外并举、扩大开放。放大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独特优势,重点开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内沿海沿江主要港口直达航线,加快构建全国唯一的“公铁河海”“四位一体”枢纽港建设步伐。

具体来说,重中之重的工作首先就是要打造畅通河海联动的黄金通道,特别是积极寻求国家、省级层面支持,提升淮河江苏境内的航道等级。根据《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把盐城港打造成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畅通面向淮河中上游地区的河海联动大通道。”盐城港不遗余力抢抓新机遇,积极向淮河、大运河上游挺进,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一方面提前布局淮河流域主要航道港口战略资源,投资沿线重要内河港、无水港;一方面探索在沿海港口设置中西部城市专用码头,吸引内陆资本参股、控股乃至冠名专用。通过双向互动,打造内陆地区与盐城贯通联动的“金腰带”。

盐城港依托盐城“一纵十横六联”航道网,大力发展河海联运,融入地方发展大局,助力腹地经济增长,为区域经济地理版图重塑和产业崛起提供强大支撑。坚持河海联运,辐射能力持续攀升,国际国内集装箱班轮航线从5条增加至20条,向北进入环渤海连接青岛、大连,向南通过长三角连接华南,向西沿淮河至河南周口,向西南沿长江至重庆,向东穿越近洋直达韩国釜山港,海上联结南北、内陆贯通东西、向海融入中日韩的“双循环”新格局加速构建。

聚焦盐城打造的23条重点产业链,主动服务100家重点企业和外资外贸企业,通过走访全市3000多家规上企业,盐城港提出“算账式揽货、定制化服务、分星级定价、一季一走访、修正式创新、争效益共赢”的经营思路,主动靠前服务、上门揽货,为腹地企业量身定制物流服务,做到临港货源“应走尽走”,腹地货源“能走尽走”。

同时,盐城港聚焦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和黄海新区两大战略空间发展需求,加快实施滨海港区20万吨级航道、响水港区灌河口5万吨级航道等项目,推动大丰港区避风港池、刘庄公铁水联运物流基地建设,为区域经济地理版图重塑和产业崛起提供强大支撑。建成货物年处理能力200万吨、10万标箱的大丰港保税物流中心,物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聚焦合作共赢,积极强化大宗货物板块服务能力,围绕辐射区域内的散杂货、件杂货、风电设备、集装箱、石油化工等业务开展工作,结合各港区的功能性定位及特色口岸优势,有方向性地引导相关产业向对应港区集聚和延伸,为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握指成拳” 打造“一带一圈”重要节点枢纽港

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基于进一步提升盐城港口发展能级和一体化发展水平的现实需求,盐城顺势而动,将大丰港区、滨海港区、响水港区、射阳港区和江苏兴盐港航集团内河港资产资源整合优化,正式成立盐城港控股集团。此举旨在解决全市海港和内河港投资力量不足、运营效率不高、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加快推进长三角北翼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港建设,助推盐城市加快实现水运强市的发展目标。

新组建的盐城港集团由盐城市交投集团、海兴集团以及大丰、滨海、射阳和响水县(区)政府共同出资,注册资本50亿元,市属一档企业建制,整合4个沿海港区和5个内河港区,主要从事港口建设、集装箱航运、仓储物流、内河驳运等业务。盐城港成功整合后,整个盐城港的资源配置能力、河海联运布局、港口发展定位、投资运营管理都有了很大提升。自此,盐城港口发展迈入了高质量融合发展新阶段。

盐城港集团实施运营后,把盐城市沿海四个港口和内河港口五个“指头”组合成一个“拳头”聚力发展,加快推进全市海港和内河港口资产资源优势,建立科学高效的港口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体系,优化资产资源配置,不断增强河海联运能力,形成全市海上航线、内河航线与海港码头、内河码头一体化运营发展,全力打造成长三角北翼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港,让“盐城港”品牌标识扬帆新航程。 四大港区定位明晰、特色鲜明:大丰港区打造区域综合性枢纽港;滨海港区打造钢铁能源产业港;射阳港区打造风电产业港,响水港区打造河海联运物流示范港,各内河港区坚持河海联运重要节点港定位,切实形成“航运一张网”。

如今,盐城港“握指成拳”统筹发展效应初显,各港区错位发展,从“单打独斗”变为“全面开花”:大丰港区62小时内完成7.12万吨进口煤炭装卸任务,作业效率首创3项历史第一;射阳港区成功吊装103米10兆瓦风电叶片,刷新了国际国内港口记录;响水港区聚焦生产经营,现代物流园成功申报省级物流示范园区,客户数量同比增长95%,全年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57%;滨海港区完成外贸吞吐量40万吨,货种实现从一到多,全年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768%;内河建湖港区建成后,首次运营实现零的突破……

成立两年来,盐城港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年集装箱吞吐量从成立前10多万标箱增长到40万标箱,年吞吐量历史性突破1亿吨,集装箱吞吐总量增幅列长三角地区37个主要港口前列、为全国沿海54个港口第二位;在已有5条航线基础上新开通国内外航线15条,实现“沪盐专线”班轮每周四班,足迹遍布沿淮河生态经济带27平方公里的29个城市,与104家年运载量超百标箱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发挥党建优势,深入实施“每年双百工程,五年千人计划”人才战略,已签约名校优生59名;企业创成市级文明单位,荣膺盐城市服务类五星级企业。

(华体会平台自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