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港口青岛港领跑“碳赛道”

  • 发布时间:2021-06-15
  • 浏览数:210

作为传统耗能大户,港口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脱碳”之举势在必行。6月5日,山东省港口集团在全国港航领域率先发布绿色港口“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瞄准“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口”1个目标,力求实现“能源消费低碳化、运输方式绿色化、资源利用集约化、管理模式智慧化”4个突破,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港口,记者了解到,山东港口青岛港一直以来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模式,从顶层设计、清洁能源、环境污染防治、智慧绿色港口建设、运输结构调整等方面算好“加减乘除”四笔账,出实招,下实功,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征程中,已卓有成效。

精准施策 规划做“加法”

蓝天碧水、绿树红花,桥吊林立、大船往来……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俨然一幅山水画,生动体现着山东港口青岛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一直以来,山东港口青岛港致力于打造绿色港口,早在2016年就荣获了国家“绿色港口”荣誉称号。下属公司中,QQCTN、QDOT也分别荣获“亚太绿色港口”称号,QQCTU荣获“四星级中国绿色港口”称号,成为绿色港口标杆。

随着“双碳”概念的推出,实现高效节能、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港口已成为未来港口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也让青岛港进入了新的探索阶段。

如何迈出“脱碳”的第一步?战略布局是关键。

山东港口青岛港高点站位,积极响应山东省港口集团以“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口”为引领的“五个国际领先”号召,从顶层规划设计入手,把生态保护放在港口战略发展布局优先位置,制定了《山东港口青岛港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指导意见》《山东港口青岛港智慧绿色港口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山东港口青岛港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等规范引领性文件,明确绿色港口建设路径,提炼重点攻坚任务,细化具体工作内容和措施,全力推动港口“脱碳”。在青岛港2021年“八大提升攻坚战”挂图作战、挂帅领战、挂牌督战实施方案中,涉及绿色低碳的项目占比超过1/8。

“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是政治担当、大势所趋,更是现实需要,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青岛港作为山东港口发展‘龙头’,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打赢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的攻坚战。”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贾福宁说道。

目前,山东港口青岛港已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在规划布局和政策部署上做“加法”,让加快打造绿色低碳港口成为全港上下的强烈共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多措并举 排放做“减法”

港口是传统的耗能大户,想要解决碳排放的问题,转变能源结构、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是重要发力点。

长期以来,山东港口青岛港在开展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利用上下足功夫,一系列节能减排的举措相继落地实施,降碳、降耗工作开展有序不紊——

全面推广船舶岸电使用。2017年以来,山东港口青岛港先后投资1.5亿元完成15套变频岸电和69套接电箱建设,至2020年,码头岸电泊位覆盖率达到100%,年累计接船2300余艘次,同时港作拖轮靠泊实现岸电全覆盖,全年靠港船舶、拖轮岸电接电量200余万千瓦时,节省燃油消耗170吨。

以电力为核心,构建清洁用能保障体系。山东港口青岛港不仅在大港港区、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建设4座LNG加气站,确保港区LNG供应充足,还在港区建设完成70余套充电桩,满足港区电动机械、汽车充电需求,并积极引进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技术,推广安装光伏发电设备,港区照明路灯创新应用风光互补技术,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全港光伏年发电量达到100万千瓦时。

加快推进轮胎吊混合动力、电池转场改造及电动堆高机改造,降低设备作业能耗。山东港口青岛港引进电动集卡车队,引导更新LNG车辆420余部,港区LNG车辆占比达到73%。

“环境整治方面,通过8000米抑尘墙、流程皮带机承载面上罩着的防风罩、随处可见的雾炮和自动喷淋水枪以及24小时不间断进行道路清洁的清扫洒水车辆等举措,我们针对散货装卸、堆存、搬倒、道路清洁四个产尘重点环节精准施策,打造‘无尘’清洁干散货码头,让码头及堆场扬尘不再‘流浪’,实现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山东港口青岛港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如今,山东港口青岛港港口能源结构去碳化特征将日益显著,风电、光伏等非化石能源占发电总量的比重不断提升,2020年,山东港口青岛港清洁能源使用占比达到57%,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

科技加持 效果变“乘法”

2017年5月,山东港口青岛港自主研发建设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整个码头涵盖桥吊、轨道吊和自动导引车等主要设备全部采用全电驱动,智能控制技术,实现近零碳排放;2019年10月21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参与研发、测试的3台氢能源集卡车正式投入实景测试运营,在全国同行业率先成为氢能源集卡车运行应用的码头;此后,山东港口青岛港又自主研发全球首创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2020年完成6台氢动力轨道吊改造,实现轨道吊零排放,同时通过氢燃料电池加锂电池组的动力模式实现了能量回馈的最优利用。

“这些‘黑科技’的加持,让减排工作有了‘乘法’效益,让自动化码头成为山东港口青岛港‘脱碳’发展的靓丽一笔。”一位工作人员说。

以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为例,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不仅减轻了设备自重约10吨,而且发电效率高,用氢替代石油和煤炭,让轨道吊作业实现完全“零排放”。据测算,以氢燃料电池加锂电池组的动力模式实现了能量回馈的最优利用,氢动力轨道吊每作业一个标准箱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公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11公斤。

结构优化运输方式做“除法”

山东港口青岛港瞄准运输环节这个耗能“大户”,大力发展铁路、管输等清洁运输方式。其中,推进海铁联运模式发展方面,山东港口青岛港相继在山东、河南、陕西、新疆、河北、宁夏、甘肃等地主要物流枢纽城市建设18个内陆港,通过铁路线实现互联互通,打造海铁联运输运模式。

2020年,山东港口青岛港矿石等大宗货物“铁路+水路”清洁运输占比达到78%,全港完成海铁联运箱量165万TEU,同比增长18.4%,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海铁联运模式年减少入港车辆约310万辆次,助推货物运输“公转铁”快速发展。

管道运输方面,2020年全港进口原油管道运输占比达到74.7%,管道疏运模式年减少入港车辆约230万辆次,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此外,山东港口青岛港还通过逐步增加能耗小、污染轻、运能大的“绿色低碳型运输模式”,降低公路运输在港口集疏运体系中的比例,进一步发挥大运量、高效能、低排放的运输优势,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助力。“‘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性工程,作为全国绿色港口建设的排头兵,下一步,山东港口青岛港将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加快自动化码头、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等绿色港口项目建设,争做‘碳中和’‘碳达峰’的先行者,打造绿色低碳港口标杆。”山东港口青岛港相关负责人坚定地说。

(华体会平台自中国港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