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初,上港集团以色列海法新港开港。初期,新码头主要解决海法区域空箱堆场爆满,客户无法还箱给船公司的难题,服务地中海航运、以星航运和中远海运共计5个航次,累计进箱1.5万标准箱,占全港积压箱的20%,并装箱出运1万标准箱。未来,这一7×24小时作业的自动化码头将开启班轮作业,发挥更大作用。
海法新港开港当天,当地人说,感谢来自上海的朋友,帮助他们实现了建一个现代化新港口的梦想,拥有了海上新门户。
时间回到2015年,上港集团经过激烈的竞标,从多家国际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海法新港码头的建设运营权。积极走出去,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全球影响力和资源配置能力,这是上港集团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而以色列方面看中的,则是上港集团在建设、管理码头方面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
海法新港全面借鉴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的技术与经验,并根据当地情况进行了调整。这是以色列有史以来最大、最复杂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也是我国企业首次向发达国家输出“智慧港口”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
先进技术成功输出,并不是上港创新的终点。海法新港开港时,上港集团相关负责人就表示:“以色列是发达国家,是一个创新的国度,未来双方的合作空间很多,包括港口相关的科技创新,以及推动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升级的创新等。”
曾经,拿下以色列港口的经营权在外界“充满了争议”。那段时间,上港集团围绕港航产业链进行多元化布局,创办游艇俱乐部、开设进口超市、收购航运船队……这些尝试有的大获成功,有的还处于摸索期,这其中,是否与自身擅长的港航主业主责密切相关,成为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今,即便有疫情冲击,上港集团依然紧紧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聚焦港航主业,通过科技创新,加快向“智慧港口”转型升级,于危中寻机。
去年以来,上港集团调度中心启用智慧大屏,统筹协调上海港各个码头的资源;发布“长江港航区块链综合服务平台”,借助区块链技术进一步提高各参与方的运营效率、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并使平台链接金融服务成为可能;全面推行无纸化无接触式作业模式;依托大数据,推出“共享堆场”与“干/支线捎带常态化运作”等创新服务;在江苏太仓港成立太仓服务中心,推出“区域集并”、提前衔接海船等新业务;成立东北亚空箱中心,既解决眼下的缺箱难题,又为未来配置东北亚空箱资源打下基础……
在新技术与新服务的加持下,上海港不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减少物流运输时间、降低客户成本,并且内外贸共同发力,助力上海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今年8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31.8万标准箱,再次刷新单月生产纪录。同时,财报显示,上半年,上港集团营收达到173.63亿元,同比增长44.22%,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87.18亿元,同比增长127.1%。
这些也正促使上海港进一步抓住机遇。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副总经理杨焱滨介绍,集团近期新成立了科技信息部,负责盘活全集团内部以及外部关联的数据,引领集团数字化转型,让“智慧港口”更加智慧。
此外,上港集团还专门于去年底成立了哪吒港航智慧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这是上海首家以新设方式成立的科技类混改企业,公司的使命是充分把握港航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面 向全球进行开放合作,抢占科技新高地,捕捉市场新机遇。
今年6月25日,哪吒科技、华为公司、上港集团尚东分公司已联合发布“上港集团超远程智慧指挥控制中心项目”。这是全球首次在大型港口广域主干网络上应用F5G技术(第五代固定网络)。这项技术的运用,使得岸桥与场桥操作员可以在远离洋山岛100多公里之外的市区对岛上各种大型港机设备进行远程操控,且实际操作效果优于码头中控室。
哪吒科技总经理黄桁表示,这一技术有望彻底改变“智慧港口”的运营模式,它既可以为员工省下大量的通勤时间,为操作人员提供更安全、舒适的操作环境;同时,又能提升企业在恶劣天气等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响应能力和连续作业能力。此外,它还能构建出新一代港口的信息大动脉,为大数据、智能分析、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在港口的应用带来更多可能。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47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9.9%。主业向好,发展态势强劲,上海港距离达成全年吞吐量再创新高的目标又近一步。
(华体会平台自中国港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