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锚地利用率有待提高、航道通航效能尚需提升、商渔船碰撞风险亟需有效防范……这些海上交通组织的难点、堵点应该怎么解决?浙江海上智控平台“浙北水域船舶交通组织一体化”场景给出了答案。
自2022年10月上线试运行以来,该平台总用户已达267家;2022年累计实现重点船舶监控26.2万艘次,提供信息服务30.3万次,开展交通组织6.9万次。随之带来的变化立竿见影:港口锚地利用率有效提升,航道通行效能和码头泊位周转率大幅提高,商船公共航路使用率和渔船碍航率分别明显提升和下降……
浙江海事局以数字化改革理念为指引,通过重塑管理机制、优化业务流程、提升装备水平、强化智慧监管,全力构建现代化、智能化水上动态管控新格局。面对“打造海洋经济强省,舟山要打头阵”的使命任务,舟山海事局主动靠前,向海图强,借助浙江沿海公共航路调整和浙江海上智治变革之利,以“畅通、高效、安全、规范”为目标,全力破除海上交通组织难点、堵点,通过通航资源统一规划、引航调度统一整合、航行计划统一实施、港口信息统一查询、锚地航道统一使用、应急力量统一调派的“六个统一”,打造安全有序畅通的海上交通秩序,实现港口海洋经济发展“最优解”。
数字赋能 实现精准交通组织
“对于40万吨巨轮来说,运营效率就是生命线、黄金线。”靠泊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的40万吨级矿砂船“远见海”轮代理说,浙北水域船舶交通组织一体化场景的上线,有效提升了港口周转效率,为企业和船舶节本提效奠定了良好基础。
“现在通航信息获取更为方便快捷,参与报告的船舶日益增多,用户可以提前通过平台查询各重要航门、航道的船舶预计通过时间和顺序,大大提升了通航效率。”舟山海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海上智控平台就像一个“公共数据仓”,融合了多源涉海数据。借助浙北水域船舶交通组织一体化场景,海事部门可以调整优化船舶进出宁波、舟山、嘉兴、上海港的靠离泊、引航调度等信息,编制全海域船期计划时间表,统一开展船舶进出港编排。
为充分挖掘航道通航效能,海事部门还采取重点时段大船集中进出港、小船错时或分流进出港等交通组织方法,在船舶交通组织一体化场景中赋予每艘船舶进港序位数据标签,突出服务大型修造产业集群、保税燃油加注等重点业务用户,保障大型船舶在乘潮窗口期内高效通行。其中,该场景上线以来,通过灌门航道的船舶由月均96艘次提高到153艘次,航道通行效率环比提升59.3%。
2023年春运以来,舟山港域液化天然气(LNG)、煤炭、粮食、油品等大宗物资运输十分繁忙,海事部门依托船舶交通组织一体化场景,建立了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机制,并安排执法力量为重点船舶进出港提供现场护航,保障重点物资运输船舶优先通行。
此外,围绕重点用户的特殊需求,海事部门还定向设计监管服务创新机制,在锚地使用、航道审批等方面给予绿色通道保障;对洋山港、金山港、嘉兴港等过境用户提供待泊和直靠组织……
航运企业和船舶可借助船舶交通组织一体化场景,精准调整船期并采用经济航速,减少高航速的燃油消耗。据统计,以舟山中北部水域月均船舶流量为基准,全年预计(预计删掉)可累计减少船舶候泊时长约14.5万个小时,实现经济航速船舶近3.4万艘次,减少燃油消耗近3.1万吨,减少碳排放近9.7万吨,可为企业节约经济成本约1.04亿美元。
共享共用促进锚地高效使用
近期,“长安洲”轮通过浙北水域船舶交通组织一体化场景,预约了第二天的舟山秀山东锚地12号锚位。
“通过浙江海上智控平台能提前申请确定锚位,为我们后续安排供油作业、物料供给以及船员换班等提供了极大便利。”“长安洲”轮船长介绍,在船舶交通组织一体化场景上线之前,一般都是临时申请锚位,还可能面临锚位申请不到的窘境。
随着临港产业逐渐成为发展新引擎,舟山到港作业船舶数量激增,日均进出可达1500艘次左右,海上锚地整体容量已趋饱和。实施一体化交通组织以来,通过锚地预设管理参数和锚位线上预约等功能,舟山中北部水域锚地月均申请量达到1452艘次,全年锚地申请超过1.7万艘次,锚地复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同时鼠浪湖、马迹山矿石中转、鱼山绿色石化等重要产业集群的配套锚地和码头泊位周转率提高39%以上,大大缓解了锚地资源不足的压力。
此外,该局着力打造便捷化、阳光化、高效化的锚地使用办理和信息查询平台,通过规范锚地申请流程、优化黑白名单制度,进一步提升锚地使用效率。由此衍生出的“多元智控”锚地综合管理做法,作为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2022年舟山已跃居为全球第五大加油港,保税油加注产业更是成为舟山打造油气全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浙北水域船舶交通组织一体化场景的上线,为舟山保税油加注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企业实现线上全流程预约锚位、精准掌握各锚地排队情况的同时,更带来了保税油加注锚位周转率的大幅提升。
精准智控保障海上通航安全
在监控显示器前,值班人员只要用鼠标在目标上轻轻一点,船舶的大小、航向、船速都一目了然,并且可用无线电设备与船员即时通话。交通组织一体化场景对船舶进行实时监控,能够远程掌握船舶存在的可疑动态。
“超视距雷达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我们对海面目标的跟踪识别和监控能力。”舟山海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浙北水域交通组织一体化场景通过精准感知、科学管控,有力保障海上通航安全:通过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与雷达、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视频监控系统(CCTV)的实时联动,实现船舶交通组织目标可视化;在灌门航道、龟山航道等有特殊航行要求的狭窄航门设置测流浮筒,实时获取测流数据,助力大型船舶选择缓流窗口时段安全通过狭窄航门;通过建设分层多维感控网络,加强船舶动态跟踪,实现交通组织区内船舶航行动态可管可控……
同时,得益于交通组织一体化场景,舟山沿海商船公共航路使用率明显提升,渔船碍航率逐步降低,航路与渔区的界线得到进一步划分,相对明确的航路与渔区界限逐步形成。通过浙江海上智控平台航路纳归模块统计分析,2022年10月份与4月份比较,普陀、衢山、嵊泗观测线商船在航道内占比均大幅提升;浙江沿海东航路、西航路、虾峙门航道等重点水域船舶碍航锚泊作业情况基本消除,外航路渔船碍航作业数量也由2021年4月的日均265艘次,下降到2022年10月的日均174艘次。
此外,在浙江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协调机制框架下,舟山海事局还与嘉兴海事局、宁波海事局以及上海洋山港海事局共同建立区域联调机制,聚焦浙沪毗邻水域船舶交通组织存在的薄弱环节,对船舶交通流实施一体化交通组织,致力于解决舟山中北部水域内大型进出港船舶排队相互影响、进出港作业标准不一致、交通管制不协调等问题,竭力防范和遏制恶劣天气影响期间海上事故险情的发生,有力保障海上通航安全。
(华体会平台自中国水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