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粮食码头仓库、筒仓边,一斗斗粮食被灌进集装箱,集装箱再搭乘铁路驶向内陆港目的地……依托广州港绿色高效的海铁联运通道,大宗货物“公转铁”“散改集”正逐渐成为内陆粮食企业的首选运输方式。据统计,今年1-10月,广州港“散改集”作业量同比增长32.7%。这是广州港积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打造多式联运物流枢纽,构建绿色低碳综合物流体系的一个缩影。
“绿色”是港口底色,“低碳”是发展路径。近年来,广州港集团立足新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深入实施碳达峰行动,编制实施绿色港口规划,积极推进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建设绿色高效的集疏运体系,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应用,推动港口绿色低碳转型迈上新台阶。建设南沙港区专业化码头集群,构建“国际班轮航线+穿巴支线/海铁联运班列+内陆港办事处”多元化网络布局,加快推进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获评全球首批“国际卫生港口”、交通运输部全国首批“绿色港口”,南沙港区一期、三期集装箱码头获评“四星级绿色港口”……
立体的多式联运网络加快形成
港航枢纽能级加快提升。广州港集团按照运输系统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原则,积极配合建设完成南沙港区疏港铁路建设,完善港区集疏运体系,提升集聚和辐射能力。目前,南沙港区现有集装箱驳船泊位超过40个,岸线长度超过3200米,是粤港澳大湾区内规模最大、集约化程度最高的海铁联运、水水联运中转基地。
南沙港铁路于2021年全面建成通车,东起广州南沙港区,途经佛山和中山,西至江门鹤山南站,全长87.8公里。至此,广州港疏港铁路纵贯联通黄埔港区、新沙港区、南沙港区全覆盖,通过京广、京九、广深和广三广梅汕等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集港口、铁路、公路于一体的多式联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
同时,加快推进区域港口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省内包括广州、东莞、潮州、茂名、中山等9个市的港口投资布局,形成以广州港为核心,粤西、粤东沿海经济带港口为两翼,以及中山港、佛山港、云浮港等珠江—西江内河港口多支撑的“一核两翼多支撑”港口群联动协同发展新格局。
完善多式联运网络布局。广州港深入推进港口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支线港和完善内陆港布局,以点连线、以线织网,推进“公转水”“公转铁”。自2008年起至今,先后在云南、湖南、江西等地设立30余个内陆港办事处,依托直达港区的铁路枢纽网络,构建“广州港—内陆地区”海铁联运平台,常态化开行36条海铁联运班列,助力港口物资集疏运。
今年9月,随着高荷港码头红色新门机从“穗航906”轮吊起第一个集装箱,广州港“穿梭巴士”第73条高荷港支线正式开通,有效连接高明地区支线港和南沙主枢纽港,推进西江内河水水联运,满足珠西地区绿色低碳运输需求。
广州港依托南沙港区优越的区位和港口服务优势,发展集装箱公共驳船快线“穿梭巴士”业务,形成覆盖泛珠三角地区的海铁联运网络和连接70多个重要码头的内河驳船网络,以广州港为核心的绿色低碳水陆交通网络也基本形成。
绿色低碳的集疏运方式更加完善
江海联运发展加速。广州港发挥通江达海优势,积极拓展江海联运绿色低碳运输,以南沙港区为中心,以“穿梭巴士”为纽带,持续增强南沙枢纽港与内河支线港的互联互通,加大水水中转拓展力度,发挥水路运输大批量、成本低的优势,进一步吸引水水中转货源,提升水水中转比例。2022年江海联运占总吞吐量比例达70%,在全国沿海港口中处于领先。
今年9月,一批装载着进口锌矿石从南沙海港全程无纸化操作,快速分流到花都港办理通关手续,极大节约了运输时间和成本,显著提升货物流转效率。此次花都港实现业务新突破,离不开“花都—南沙”“湾区一港通”的推行,实现花都港支线与南沙港干线的无缝衔接、高效通关。
据悉,2020年,广州海关联合广州港集团正式启动“湾区一港通”模式,将南沙海港作为枢纽港,珠江内河码头作为支线港,海关通关、查验等环节延伸到沿江港口,形成“两港如一港”的一体化操作。发展至今,“湾区一港通”已覆盖广东省内广州、佛山、云浮、肇庆等城市主要港口,其通关便利化推动湾区港口互联互通,保障湾区国际供应链顺畅稳定,推动广州市及周边省市释放更多“黄金效益”。
不仅如此,在海关的支持下,还推出“同船运输”等通关便利化举措,深化WGO(水闸)、云堆场、共舱平台等物流服务模式,实现水水联运量和集疏运效率双提升,建设南沙港区驳运中心,推进运输结构改革,发挥绿色运输结构品牌效应,推动内河航运绿色发展。
在有关港口行业专家看来,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的建成,广州港的建设至关重要。从发展机遇来看,广州港能够进一步利用珠江水系扩大辐射范围,更好地服务我国西南地区等经济腹地。
海铁联运发展成效显著
借助广州港海铁联运平台及内陆办事处功能效用,建设大宗散货“公转铁”物流通道,把广州港“出海口”搬到内陆企业“家门口”,为腹地客户提供高效、低碳、绿色的疏运模式。随着南沙港铁路开通运营,广州港南沙港区积极对接综合运输大通道,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中欧班列,多式联运服务能级进一步提升。
近日,一批进口粮食通过海运班轮在广州港南沙港区完成卸船清关后,搭乘“南沙港-株洲”的“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实现海运和铁路无缝衔接,于48小时后抵达株洲。在海关的支持下,“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结合南沙港实际,通过实现全程提单、一票到底,为粮食、汽车配件、化工品等货物提供“腹地对腹地”“门到门”的物流服务,相比传统江海联运,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在总体运输时效上可缩短10天左右;相比公路运输,国内段运输费用可降低约60%。
广州港开通的36条海铁联运班列,业务范围辐射全国10个省市42个地级市,海铁联运完成量较2013年增长近16倍,越来越多的货物通过南沙港登上大船,前往更广阔的市场。2022年10月广州港海铁联运项目入选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同时,广州港还积极推进粮食、煤炭、矿石、纸浆等大宗散货“散改集”业务,在新沙码头、新港码头、南沙粮食码头升级改造“大流量”灌箱设备等,优化改进工艺操作流程,提速灌箱作业效率,实现大宗货物灌箱作业标准化、规模化运营,为“散改集”多式联运提速增效打下坚实基础。今年1-10月广州港粮食“散改集”同比增长62.8%。
(华体会平台自中国港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