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南飞 追梦不停|记农业科技集团科研人员的“制种梦”

  • 发布时间:2024-03-17
  • 浏览数:3000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说:“杂交水稻的成功,一半功劳归南繁”。若将杂交水稻比作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一张闪亮名片,南繁就是这些名片的“名片夹”。

每年的3、4月份,是南繁工作最忙的时候。不仅要进行大量的杂交试验,还要忙着去杂、选种、收种。科研人员在水稻亲本抽穗扬花之际做杂交,以及稻瘟病抗性检测,纯度鉴定,繁种田种子去杂等。每年清明节前后水稻成熟,届时会收取杂交种子、加代育种小材料、繁殖稻种。

南繁是指利用海南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物种资源,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亲本繁育、种质鉴定和种子生产等活动。海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光热条件,可以实现农作物的加代繁殖,一年可繁育两代,甚至三代。充足的光热像“加速器”,需要10年出的成果,通过南繁可能只要3年,相比其他区域,不仅缩短了育种年限,且能鉴定育种材料的抗病性及对湿度、光照的反应等,提高新品种的竞争力和覆盖规模。

每年的十二月初,随着江苏渐渐步入冬季,农业科技集团科研团队就带着自己精心选出的“金种子”来到这片温暖的土地,开展品种选育、繁殖、制种、鉴定等工作。冯明辉是金色农业第一批派驻海南繁殖基地的科研人员,他不仅担负着育种、选种的科研重任,还承担着垦荒、播种、浇水、施肥、赶鸟、除草等技工活儿。“这片地当时布满了草,都是我们一锹一锹挖出来的”冯明辉回忆说。

稻田里,一位20来岁的青年小伙扎在专家群中,格外显眼。他是科研团队新进的科研人员顾睿。“水稻亲本开始抽穗便要忙着做杂交,每天清晨早早下地,拿个板凳坐田里,开始剪颖壳、去雄、套袋。”顾睿说。烈日炎炎下,一手拿剪刀,一手拿剪好的穗子,逐袋抖粉,并做记号,分分钟汗就能湿透衣服。他说:“比起老一辈的育种家,这点苦不算什么,还有很多要向他们学习。大学里提前接触各类农学知识,等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步,我们应该把这种眼界转化为实践优势。”顾睿认为,农业并不只有苦和累,更是年轻人大展作为的广阔天地。

十余年来,通过一批批科研人员的努力,南繁成果硕果累累,自主选育出的金粳858、金香糯1号、金粳882等南繁加代培育的新品种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其中金香糯1号获得盐城市科学技术局颁发的高新技术产品证书。同时还储备了一批优良水稻品系,为公司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一代又一代的农业新青年将在这片热土上,为钻研农业“芯片”奋斗不止,以青春守护中国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