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
跨国公司江苏行
盐城零碳产业园国际合作交流会举行
发布了盐城市首批
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名单
华体会平台(中国) 成功入选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盐城港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等重要指示、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在服务全省发展、服务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找准定位,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构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打造绿色、生态、智慧、平安、美丽的“五新示范港”;聚焦市委市政府关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运江苏”盐城行动方案等一系列决策部署,积极融入全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努力探索出一条绿色低碳、生态环保、智慧引领、平安和谐、美丽宜业的中国式现代化港口新路径。
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编制集团“十四五”绿色生态港发展规划,出台绿色港建设实施方案,围绕高标准打造“低(零)碳港口”的目标,积极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完成分布式光伏建设总面积约8.2万平方米,年均发电量378.7万度,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700吨;积极推动智慧岸电升级改造工作,建成投入使用岸电设备67台,岸电总用量52.3万千瓦时,船舶靠港期间碳排量减少40%至70%;强化充电基础设施配套电网建设,累计新建汽车充电桩38台,大力推广LNG车辆及新能源集卡应用,码头前沿装卸设备势能回收技术应用率达50%。港口“含绿量”不断提升,大丰、射阳、滨海、响水四海港全部荣获江苏省绿色星级港口称号。
生态环保成效初显
出台环境保护工作意见,建立健全集团全系统生态环保管理体系。持续推动港区粉尘综合治理、防风抑尘设施和封闭气膜仓建设,累计投入1.02亿元,建成42个粉尘在线监测点、213套堆场喷淋系统、6721米堆场防风抑尘网,覆盖面积达35万平方米,港区周界粉尘浓度始终控制在标准值的85%以内;始终坚持海上垃圾先处置后卸货原则,提升港口和船舶污染防治水平,累计实现接收处置船舶污染物13240艘次,船舶垃圾86吨、生活及油污水1914吨;持续开展规范作业区管理等专项活动,实现港口码头污水自处理达标率100%;积极开展海洋环境修复,累计投资3400万元开展增殖放流、植树固淤,助力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
科技兴港有所突破
制定《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创新课题评价及奖励办法》并推进实施,不断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围绕创新团队和研究员“10+13”科创队伍,不断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一支40人左右的科技创新队伍;集团先后与河海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及华为、中科研等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围绕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扎实做好基础设施布局,大丰港区自动化集装箱堆场正式投入运营,成为江苏沿海首个5G自动化集装箱堆场,科技集团实现高企培育入库,盐城电子口岸平台建成运营,获评2023年数字盐城应用场景优秀案例;累计新增14项知识产权,“五小创新”取得发明成果7项;完成4000多万元数据资源入表,成为盐城市首批完成数据资产登记的企业之一,也是全国首个港口企业数据资源入表案例。
本质安全不断巩固
制定出台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平安建设“三位一体”各项制度,建立“定期调度、清单推进、督查通报”三项机制,实行领导挂钩工作机制,每年逐级签订责任状。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海港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75%,内河港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66%;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印发一线员工标准化操作手册1000余本;港区监控中心和数据处理系统投入使用,累计安装2000余路视频监控,实现对码头、设施、船舶、堆场及周边水域等关键区域全覆盖,通过AI实现生产作业过程中风险隐患的智能检测和及时预警,不断提升技防保障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美丽港口初见端倪
编制全市河海联运港口布局规划和沿海四个港区控制性详规。始终坚持把港区作为景区打造,实施环境类提升改造项目99项,总投资额约2.6亿元;按照“能绿尽绿”原则,实现各港区可绿化区域绿化率不低于80%;创塑自动化集装箱堆场“产学游”基地,通过对跨境电商新疆馆、欧洲馆、韩国馆等一系列特色陈列馆、日月湖和海洋世界的打造,实现港口+文旅有机串联;系统推进“十清二十统”工作,大丰、滨海、响水根据码头功能区分采用靓丽红、智慧橙、海魂蓝分别对55台门机设备、道路护栏等进行出新改造,积极打造“五色码头”,构建景观式、园林式港口,彻底扭转“码头文化”固有形象,让美丽环境转化为发展动力。
上一篇:> > 没有了
下一篇:> > 集团党委召开会议